从小就听闻先祖在岭南各处开荒立业的故事,黄连中自幼就把那些独立闯荡、能化荒地为富饶土地的祖先当成英雄,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将一直激励着他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在这片新天地开辟自己的家业。他把从家中带来的兽皮和银两换来了一大块荒地、以及荒地后面的一片连绵六座峰的山脉,他知道光靠打猎无法在这里繁衍后代。买来的荒地被十多个起伏的小丘陵隔开,这种地貌在岭南地区非常普遍,数千年前,远古骆越人就是在这样的地块中发明了种植水稻的技术,他们选择溪流附近的低洼地作为水田,并且充分发挥耕牛的作用,把一大片错落起伏的丘陵变成耕田,而水稻这项技术为中华民族封建社会的农耕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高的山峰名为马鞍峰,在西北方向,这座山峰远看如一匹骏马。相传天上的一匹白色骏马,有一天纵驰在人间,看到此地山水秀丽,绿草连绵,决定化作石山长住于此,所以这个地方的山神就是一匹骏马。
黄连中将父亲的骨骸安葬在村后的一座叫窑角岭的山峰,这座山峰正对着荒地的中心轴,坐北朝南,东边是一个小瀑布,西边是一条山路通往马鞍峰,在往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每个经过这里的风水先生都说这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初到此地,他在荒地的最北边搭起两间茅草屋,作为临时的居住所。
这个小镇地处三县交汇处,因为地理位置偏远,除了当地骆越人,很少有外地人来,而且因为人口稀少,所以不设任何州县,仅由南边的武缘县代管。考虑到骆越是南疆少数民族,为了维护统一,朝廷基本都不在此地征兵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