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老照片:民国时期

前言:无意中看到了一本《武鸣百年图集1912-2012》,里面收录了很多珍贵的照片,特别是改开之前和八十年代的那些照片,更加弥足珍贵,毕竟那个年代相机都是稀罕物品。我大致按照顺序摘录这些珍贵的照片,如果你仔细观察,说不定里面有你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身影。

陆荣廷接受招安时35岁,苏元春将其名字由“阿 宋”改为“荣廷”,意为要其多立战功、光耀朝廷。 图为苏元春(坐者前右)与陆荣廷(坐者前左)。后 为陆荣廷亲军。

陆荣廷接受招安时35岁,苏元春将其名字由“阿 宋”改为“荣廷”,意为要其多立战功、光耀朝廷。 图为苏元春(坐者前右)与陆荣廷(坐者前左)。后 为陆荣廷亲军。

1916年3月,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左五)应陆荣廷(中)之邀到达明秀园,共商讨袁事宜。上海《申报》登载陆荣廷加入同盟会成员的报道。

1916年3月,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左五)应陆荣廷(中)之邀到达明秀园,共商讨袁事宜。上海《申报》登载陆荣廷加入同盟会成员的报道。
蒙仁潜,府城镇寺圩村人,其父为武鸣清末杰出教育家蒙泉镜。1921年7月,陆荣廷通电下野后蒙仁潜自称广西边防军司令。1922年4月,占领省长公署旧址并任自治军旅长兼广西省省长。

蒙仁潜,府城镇寺圩村人,其父为武鸣清末杰出教育家蒙泉镜。1921年7月,陆荣廷通电下野后蒙仁潜自称广西边防军司令。1922年4月,占领省长公署旧址并任自治军旅长兼广西省省长。

李静诚,府城镇府城圩人。1927年11月任广西省省长。1928年5月辞去省长 职务,回武鸣县闲居。1929年6月接受广 州军政府令再任广西省省长。陆荣廷过世后,于1932年回南宁居住经商。1944 年10月去世。

李静诚,府城镇府城圩人。1927年11月任广西省省长。1928年5月辞去省长 职务,回武鸣县闲居。1929年6月接受广 州军政府令再任广西省省长。陆荣廷过世后,于1932年回南宁居住经商。1944 年10月去世。

苏希洵,武鸣马头镇全苏村人。1913年春赴法国巴黎大学法学院攻读7年,取得法学博士学位,成为县内第一个博士。回国后,1924年被委任为外交部欧美司司长及外交部长王宠惠的秘书。1933年任广西省政府委员,1937年任广西省政府秘书长。1939年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1949年11月经香港去台湾。1970年7月,病逝于台北。

苏希洵,武鸣马头镇全苏村人。1913年春赴法国巴黎大学法学院攻读7年,取得法学博士学位,成为县内第一个博士。回国后,1924年被委任为外交部欧美司司长及外交部长王宠惠的秘书。1933年任广西省政府委员,1937年任广西省政府秘书长。1939年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1949年11月经香港去台湾。1970年7月,病逝于台北。

宾寅,广西桂林人。1922年和1927年,先后两度任武鸣县县长。今县政府大院内的两棵大榕树,为宾寅率两个女儿亲手种植。

宾寅,广西桂林人。1922年和1927年,先后两度任武鸣县县长。今县政府大院内的两棵大榕树,为宾寅率两个女儿亲手种植。

1930年,滇军占领武鸣并围困南宁,南宁红十字会在城内外施救。

1930年,滇军占领武鸣并围困南宁,南宁红十字会在城内外施救。

 

西江书店旧址(现解放街76号)。

西江书店旧址(现解放街76号)。

民国初年,武鸣农村春耕情景。

民国初年,武鸣农村春耕情景。

民国时期用的七齿耙。

民国时期用的七齿耙。

民国时期武鸣用的打谷架。

民国时期武鸣用的打谷架。

 

民国 时期灵水凉亭。

民国 时期灵水凉亭。

 灵水之滨,明清建有真武庙、灵水庙、灵水亭等。民国时期建有亭楼、渔翁亭。至今除渔翁亭经多次修 葺仍屹立东岸外,其余均已破废。图为民国时期灵水西岸。

灵水之滨,明清建有真武庙、灵水庙、灵水亭等。民国时期建有亭楼、渔翁亭。至今除渔翁亭经多次修 葺仍屹立东岸外,其余均已破废。图为民国时期灵水西岸。

民国时期的灵水清风阁和观鱼台。

民国时期的灵水清风阁和观鱼台。

 

1915年,广西都督陆 荣廷派陆军工兵修筑,1919年建成通车。 从南宁经武鸣至宁武庄,全长52公里, 其中南宁到武鸣42公里,武鸣至宁武10公 里。为广西最早建成的公路之一。 邕武公路路面施工情景。 交通 武鸣县地处南宁北部的交通要冲。1915年,广西都督陆荣廷调集工兵营 修建邕武公路,是县内公路建设之始,1919年建成通车,为当时广西省第 一条全线通汽车的公路。

1915年,广西都督陆 荣廷派陆军工兵修筑,1919年建成通车。 从南宁经武鸣至宁武庄,全长52公里, 其中南宁到武鸣42公里,武鸣至宁武10公 里。为广西最早建成的公路之一。

邕武公路路面施工情景。 交通 武鸣县地处南宁北部的交通要冲。

邕武公路路面施工情景。 交通 武鸣县地处南宁北部的交通要冲。1915年,广西都督陆荣廷调集工兵营 修建邕武公路,是县内公路建设之始,1919年建成通车,为当时广西省第 一条全线通汽车的公路。

 

高峰山脚,坡度太大,遂改由麓左边建一“之”字形路线,沿山路绕行山脚。由武赴邕之客货,一律于山脚下车卸货。

高峰山脚,坡度太大,遂改由麓左边建一“之”字形路线,沿山路绕行山脚。由武赴邕之客货,一律于山脚下车卸货。

高峰隘路段因斜坡太大,1923年公路局将该路段挖深降低坡度。图为开工时,南宁方向来的汽车、乘客一律下车步行过山,再由武鸣车接往武鸣方向。

高峰隘路段因斜坡太大,1923年公路局将该路段挖深降低坡度。图为开工时,南宁方向来的汽车、乘客一律下车步行过山,再由武鸣车接往武鸣方向。

1919年建成通车的县城五海桥。

1919年建成通车的县城五海桥。

 韦鸿恩(1884~1959),太平乡文坛村人,武鸣著名教育 家,一生致力于武鸣的教育事业。幼年随父读书塾。

韦鸿恩(1884~1959),太平乡文坛村人,武鸣著名教育 家,一生致力于武鸣的教育事业。幼年随父读书塾。

 

1939年,岭南大学毕业的叶志荣(左一)从广东逃难到武鸣,在当时的锣圩县立国民中学任教时与子女一起合影。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批教师从外地逃难到广西任教。

1939年,岭南大学毕业的叶志荣(左一)从广东逃难到武鸣,在当时的锣圩县立国民中学任教时与子女一起合影。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批教师从外地逃难到广西任教。

1944年6月23日,广西省立武鸣中学音乐研究会第一届全体会员合影留念。

1944年6月23日,广西省立武鸣中学音乐研究会第一届全体会员合影留念。

 1947年,广西省立武鸣中学剧团演出《升官图》后全体演员合影留念。

1947年,广西省立武鸣中学剧团演出《升官图》后全体演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