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马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下辖的武鸣区西部,地处三县交界处(平果、马山和武鸣),并且与隆安县毗邻,素有武鸣“西大门”之称,灵马镇距县城大约四十五公里,这里是客家人与壮族(即古骆越人)混合聚集地,也是武鸣县主要汉族聚居区。
灵马镇周围都是山林,特别是通往南部县城的道路,可谓山路十八弯,尽管如此,这里在明清两代也曾经是一个重要地方。“苏韦驿”曾经是思恩府最重要的三个驿站之一,地址位于武鸣灵马镇三塘屯,故也做“苏韦三塘驿”,“苏韦”地名山名至今依然延续。在此处担任的官职,全称为“苏韦驿土驿丞”。明朝时期,从沿海的钦州地区产出的海盐,从钦州的钦江、南宁八尺江的水运,运送至古骆越水地区(武鸣河和可滤江),再经由武鸣锣圩后,用马匹穿过灵马和苏维岭古道,进入到定罗境内(今马山县永州镇),转运去至桂西北和贵州等地。
清朝之前,灵马镇只有零星的几个村落,这里主要居住本地的壮族人,灵马镇的很多山名、地名依然保留着状语的发音,比如岜样、岜怀,“岜”字在状语里是石头山的意思,那样,“那”字在状语里是水田的意思。灵马镇是武鸣里唯一汉族人占多数的乡镇,主要是“新民人”,他们几乎都是客家人,这些客家人的祖先是清初顺治年间(1644~1661年),官方从宾州(今宾阳)组织移民来的果蔗农,他们来到这里荒地后开始开垦,得益于清初一百年期间和平安稳的时期,他们把贫瘠的丘陵变成水田和旱地,逐渐在新的地方安家立业。这些客家人在新的土地上勤勤恳恳地劳作,他们团结一致,一直保留着好坏兼有的宗族观念,他们几乎与世无争,历史上大部分都是官府干扰了他们的生活的时候(比如各种运动和限生),他们才会做出消极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