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4年04月

过往物事(一)

许多年之后,站在黄岜村最高的山峰上,黄杰龙将会回想起,他努力从家中衣柜掏出那几块印着“道光通宝”字样的古钱、却发现根本不能用来买到一根雪条而失落的样子。

那时候的黄岜村只有两栋用水泥砖砌起的楼房,其中一栋是他伯父家的,其实那时候所谓的楼房,就是用水泥砖砌起,屋顶用钢筋水泥倒顶,一楼到二楼有两个转弯的楼梯。大部分人家的房子都是瓦房,一片片高度基本一致,坐落在靠山向路的村子,傍晚炊烟袅袅,飘散着乡村的古朴,而村中仅剩的几间茅草屋里面住着牛和猪。清晨一大早,东边的山尖还未通红,已经驼背的阿婆就挑着水往自己的菜地走,拔草、浇水,开始她一天的忙碌。勤快的夫妇也已经早早忙弄田间的农活,他们会赶在太阳出来、天气变热之前把种子播下,然后回家吃早饭。

这里的夏天很热,北回归线就从村子的中心穿过,那是黄杰龙上初中地理课的时候,一位上课夹壮非常厉害的老师说的。这位地理老师长得又瘦又黑,上课的时候总会说他最喜欢打篮球,还重复地说镇上还有有高中的时候他代表学校获得过全县第一名。但黄杰龙从未见过他打篮球,不过初中篮球赛场上几乎都有他的身影,因为他是校内唯一的国家一级裁判。两年多的地理课,除了基本常识黄杰龙已经不记得学了什么,但印象最深的就是北回归线穿过自己的村子,为此他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许多年之后,他通过谷歌的卫星地图,发现北回归线正好从他家的屋顶正中间穿过。

黄杰龙的爸爸对北回归线没有兴趣,他目前两大希望之一是再添一个丁,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比自己的哥哥少一个丁;之二是赶紧攒够钱,在自家瓦房旁边的果园建起一栋楼房,把它装修成为全村最美的房子。

客家菜将成为中国第九大菜系[转]

JJMALL中国最大客家餐饮基地呼之欲出, 河源餐饮文化论坛之“探索餐饮发展之路”圆满完成,客家菜将成为中国第九大菜系。

客家菜能否成为中国第九大菜系?非客家菜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客家地区?针对这一系列问题,2014年4月17日上午8时30分,由河源市餐饮协会主办、广东坚基集团承办的“河源餐饮文化论坛之探索餐饮发展之路”在广东坚基集团六楼多功能厅举行。

河源市餐饮协会常务副会长温旭辉先生等协会领导及会员单位,广东坚基集团总裁禹来先生,广州恒信客家王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可鹏先生、广州麦点九毛九餐饮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晓军先生等餐饮商户代表近200人参加了论坛活动。

论坛围绕开篇两大论题,通过管理经验案例分享、行业专家指导、嘉宾探讨的形式给餐饮商家搭建一个相互交流、互相进步、成果分享的平台。广东坚基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雪欣女士说,广东坚基集团将在JJMALL近3万平方米的环广场里打造一个2万㎡的客家餐饮基地,作为中国式购物中心JJMALL的核心配套,借助1.2万㎡、珠三角独一无二的“桃花水母”主题剧场,将客家文化与客家美食完美结合,使中国第九大菜系的客家菜有一个名副其实的根据地,在这里发展、延伸,真正成为客家文化体验第一站。

在论坛活动过程中,各位参与嘉宾也纷纷发言。当问及开店选址的问题时,广州恒信客家王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可鹏先生、广州麦点九毛九餐饮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晓军先生均提出:“进驻购物中心比传统租赁的街边店要好,在稳定客源的基础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同时,“河源市商业中心4S商业服务平台”也正式对外启动,从2014年5月1号起实行全年无休的服务模式。

探寻黄鳌公的近祖

说明:据鳌公家谱载黄僚取周氏,生五子:庆吉,庆华,庆荣,庆寿,庆安,后子孙分支海外各地,本支直系是庆寿公。庆寿公生两子:黄日明和黄千一郎(因为家谱年代久远,传抄了很多次,可能有笔误,而且非常有可能是黄日章),黄日明字起所,又迁居四川安县生四子:南用,南明,南振,南兰;吾祖是黄千一郎,娶妻张四娘 。

上面这段家谱的记载非常重要,因为这里特别提到了”吾祖是黄千一郎”,即我们这支是从广东英德迁来广西宾阳的庆寿公的后代。我查阅了英州县志,知道英德有两大黄姓派系,其中有一派发源于英德沙口清溪,而他们就是广东梅州客家的后代,并且是庆寿公的后代。这意味着鳌公近祖极有可能就是目前生活在英德沙口清溪的那一派黄姓。

我通过网络联系到英德沙口的黄姓后代,他负责编写那边的家谱和建造黄氏宗祠。从他那里了解到,他们的老人说,那边有一个儿子在迁徙到广西,但具体年代老人们没有记载。他们那边也是庆寿公的后代,并且记载着庆寿公生两子:黄日明和黄日章,而他们说黄日章的后代。可惜的是,我查阅他们的族谱,没有查到鳌公和鳌公祖父们的信息。

虽然从英德炯公那边没有查到查到鳌公的信息,但还是有一些发现:鳌公定的后代排辈有不少是和炯公那边的排版相类似的。这是鳌公的排辈:益琮旭朝,成金桂昌在,正立兴道,齐世仁;而炯公那边排辈是:思色元绍尚,开炽荣金榜,卜立振纲常。开宗明义,福寿永康,敬修祖德,积厚流光,经纶焕发,家国显扬,文章济美,兰桂联芳,富贵长远,万世荣昌。鳌公的20个字有10个字和炯公的排辈是一样的。如果鳌公真的来自炯公后代,那么他对炯公的排辈应该是知道的,但他有意自己开山立派,所以没有沿用老家那边的排辈,具体什么原因,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

所以目前有3个证据支持鳌公的近祖是居住在英德沙口清溪的炯公的后代:一是鳌公家谱记载的是从英德沙溪迁到广西宾阳;二是鳌公家谱记载是庆寿公的后代,不是黄日明之后,英德清溪的黄氏祖先也是庆寿公后代,也不是黄日明之后,而从目前的记载庆寿公只生两子:黄日明和黄千一郎(又黄日章);三是鳌公排辈和炯公的有类似的字。

虽然有三个证据,但因为历史久远,无从确切考证,只能说鳌公的近祖可能是炯公的后代,而具体是后代的哪个支系也无从考证。如果有鳌公后代追寻,建议到此为止(因为各个家谱的记载很乱,更可况中国经历了一次破四旧,很多家谱都失传了),我还是那句话,族谱给与我们的仅仅是他的文化,如果刻意去攀附,对自己和家人没有多大益处。

英德州关于黄氏的记载

说明:鳌公家谱中记载从广东韶州府英德搬迁到广西宾阳,而鳌公之上的族谱失传,要想找到鳌公的渊源,就需要从英德找起。我通过网上其资料、英德县志了解到英德县有两大黄姓支派,其中英德沙口镇清溪村的黄姓是客家人,并且先祖是庆寿公,而鳌公是庆寿公的后裔,所以英德关于黄姓的记载和鳌公有着比较大的关系。

英州黄氏始祖黄炯公乃黄井苗裔僚公之子。僚公,讳海虎,号良臣,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甲子)生。登进士第职授琼州刺史升太守,俸满归田经见嘉应州山水奇秀,随宅于五马坊水港口韩宁莆都第一里,置产立业。寿八十有二而终。葬本州北门城外西厢高峰桥王塘人形子山午向立碑。子庆吉、庆华、庆寿、嘉应建宗祀告峻,将峭公遗诗并各房故牒编汇诗一首,以使后裔遵守木本水源老幼亲疏一目了然,以诗为据。诗云:梅江江上旧华堂,阀阅人传江夏黄。百里花封留政绩,千年翰苑擅文章。绵绵世泽贻子孙,赫赫家声自汉唐。一见谱图应起敬,今人远仰昔高阳。

僚公大部分后裔移居紫金、博罗。黄耿公,字曰章,元进士,至正三年(公元1343)由嘉应州移居任英州别驾,官至太守。后隐居清溪鹅豚寨。其墓座落望埠河头七星墩。

僚 公,字海虎。号良臣。妣周氏生五子:庆吉、庆章、庆寿、庆荣、庆安。由梅州始祖登进士第任琼州太守,立基五马水港口,即今嘉应州西门外城西三里黄塘,夫妇合葬。
一百三十三世祖
庆吉公,号廷政。妣吴氏,生二子:日升、日新。
庆章公,妣杨氏,生二子:日元、日享。
庆寿公,妣周氏,生二子:日章(絅 公)、日明(字起所)。插居江南省(今广东)。
庆荣公,字际可,又俊可云直可,号天禄。裔孙不祥。居和平。后分迁潮州、河源、英州、四川。
庆安公,裔孙不祥。后裔迁居龙川黄石。
一百三十四世祖
絅 公,号日章。妣马氏生二子:蔡、葵。登元朝三年壬年岁进越二年任英州太守(别驾)三十余年,寿年九十有余而卒葬英州(今英德)望埠河头七星墩,艮山坤向(后因建京广铁路复线,迁望埠大塘尾)。妣马氏诰封一品夫人,寿年九十六而卒,葬英州太平坑。絅公因年老还乡,隐居清溪鹅豚寨,后移居清溪大菜园立祠堂。退居时朝政封絅公收山租为退居生活费,山界为:“上至介牌石,下至望夫岗”。 絅公支系见后。

黄姓迁徙分布概括[转]

最早的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黄国灭于楚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今河北境),今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又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

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因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使黄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广泛。与此同时,黄姓已同胡、林、陈、郑、丘、何、曾等八族迁入闽(福建),成为后来入闽的”八大姓氏”之一。

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不断迁徙和繁衍,黄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福建、广西等地望族。宋代有黄潜善,其九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以梅州居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北宋末,金兵功入开封,河南固始人黄建联南徙杭州,后成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饶平、陆丰等地。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播迁至海外。

黄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蛋等少数民族。唐代以前黄氏已在岭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扎根。其中,为蛋民者,居于广州沙南;迁到广西黄洞者,叫黄洞蛮,大多为壮族;融入瑶族者,分布相当广泛,居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许多县、乡,以广西居多,上海浦东也黄姓也很旺!

各个版本的黄峭山至黄僚世系

  说明:下面是各个版本的从黄峭公到黄僚世系的不同版本,具体哪个版本是正确的,这个总说纷云,但我个人更加偏重黄榕生主编的那份记载,因为作者是翻阅了很多文献得出的结果,但对于家谱的修订,建议后人不要太过于攀附某一支,而应该更多注重文化和历史,还有多花点精力好好尽自己所能照顾好现在的家人。

一、循州《海龙虎谱》载:黄僚是邵武和坪始祖黄峭的第十六世孙,其传承世系是:黄峭山——井——历尧——冈——元义——阁——万荣——中章——先刚——春——尚义——淑能——震——文——景升——僚。

二、梅州市梅城内水巷口新璘保存之手抄旧谱载:黄僚是邵武和坪始祖黄峭的第十三世孙,其传承世系是:黄峭山——井——万一——士升——中章——元刚——春——尚义——淑能——震——文——景升——僚。

三、黄容声主编的《广东客家黄氏〈僚公宗谱考证本〉的考证》载:黄僚是邵武和坪始祖黄峭的第十世孙,其传承世系是:黄峭山(872年生)——化(894年生)——道(919年生)——文(954年生)——省察(989年生)——春(1030年生)——仁(1069年生)——潜善(1107年生) ——久养,讳粳,又名景升(1141年生)——僚(1178年生)。

四、刘佑平撰编的《中华姓氏通书——黄姓》p175页载:黄僚是邵武和坪始祖黄峭的第十七世孙,其传承世系是:黄峭山(872年生)——井(894年生)——历尧(915年生)——冈(936年生)——元二(966年生) ——阁(994年生)——万荣(1032年生)——中章(1053年生)——元刚(1083年生)——春(1108年生)——尚义(1145年生)——淑能(1175年生)——震(1201年生)——文(1225年生)——穆(1253年生)——景升(1279年生)——僚。

五、刘佑平撰编的《中华姓氏通书——黄姓》P165——P170页载:黄僚是邵武和坪始祖黄峭的第十世孙,其传承世系是:黄峭山——化——道——文——省察——春——仁——潜善——久善——僚。

六、江西南丰付坑乡《上井黄氏族谱》(此文采集自兰州大学图书馆附29)和江西历市《上横街黄氏族谱》(此文采集自北京内城大图书馆京馆谱3147)均载:黄僚是邵武和坪始祖黄峭的第十三世孙,其传承世系是:黄峭山(872年生)——井(913年生)——历尧(935年生)——冈(958年生)——万荣(979年生)——中章(1000年生)——元刚(1022年生)——尚义(1043年生)——淑能(1067年生)——震(1088年生)——文(1110年生)——景升(1141年生)——僚(1178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