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是创造的吗?

一直以来,民间一直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壮族是创造的吗?即壮族这个少数民族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吗?我的答案:壮族这个民族名称确实是创造的,但是“壮”族人一直都存在,所以壮族不是创造出来的。不知道你能看得懂我的答案没有,如果不理解,请听我我细细来说。

一、“创造”出来的壮族

建国以前,中国的汉语里确实不存在“壮族”这个词语。壮族先人在古代中国曾先后被称獠、溪峒蛮、乌浒,宋代始称为“撞、僮、仲”,明清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写作“獞”,1949年后改为单人旁的“僮”字,统称僮,直到时任总理的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僮”为“壮”。

所以,壮族这个名词的少数名族确实是建国之后才有,无论当时处于何种目的(比如:打击桂系、民族团结、民族自治),目前我们所说的壮族确实是“创造”出来的,但是这里只是说“壮族”这个名词是创造出来的。

这里不得不提一本书《Creating the Zhuang》,作者是美国福尔曼大学(Furman University)的一名人类学教授。作者从政治学的角度,认为政府通过将各壮语族群整合为壮族,培养民族精英,以塑造国族认同,使得中央更好地管理地方。我通读过这本书,作者的观点很新颖,在政治学方面很有价值,但是作者的观点依然继承了冷战以来西方对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偏见,认为多种多样的非汉族族群组成壮族,他们缺乏任何真正统一的文化或语言,只有真正统一的文化或语言才能使一个族群合理地界定为一个民族。

曾经看到一些人企图引用这本书来证明壮族少数民族不存在,可是这只是西方壮学研究的一家之言,还有很多学者的不同观点,他们的研究都是基于大量的实地乡野考察和文献研究。比如杰弗里·巴洛的 《壮族:他们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性》,还有日本学者冢田诚之对壮族的深入考察和研究。

二、自古就有壮族人

虽然壮族这个名称是创造出来的,可是被叫做壮族这个名词的人却一直都存在,他们自古以来就生活在岭南地区。壮族是古代百越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与贵州的布依族、越南的岱依族、侬族、热依族语言文化非常相似,并一起合称为僚人。以上我们可以都称他们为壮族先民。

壮族先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有自己的神话传说,有自己的语言,更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这一切历史上有文献记载,也有考古学证据,现实中也有大量讲着壮语的人们世代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壮族先民一直都存在于岭南地区,无论是叫“壮族”,还是“僮族”,或者是“僚人”,甚至是“土人”,他们都是自己所处地区的原著居民。

直至今日,很多偏远地区的壮族山寨依然保持浓厚的壮族习俗和文化特色,武鸣则是保留壮族特色最为浓重的壮乡。武鸣境内(大明山周围的马头、两江等)的古代遗址文物表明,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三、四千年前的商代,二、三千年前的西周及春秋、战国时代,即在秦始皇向岭南进军———中原汉民族向广西迁徙定居之前,在武鸣这块土地上的东、南、西、北、中部,已有人类群落居住、繁衍着。壮族的先祖则是上溯至更遥远的原始人。

三、总结

研究人类学和民族学有很多学派和理论,这些理论用来判断一个民族的群体特性,总的来说大致可分为“原生论”与“工具论”两大理论视野。“原生论”强调族群单位的稳固性和持续性,认为人在其本质上首先可划分为同质的“种族”共同体范畴,而具体到下一层级的“族类共同体”则是由“语言、血缘和土地等要素构成”;而“工具论”则持“功能主义”之目的,认为族群性伴随具体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境而改变,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出发,强调人们的族群归类是为了特定的政治、经济目的,其背后往往存在精英的权力操作。

不论哪种学派和理论,重要的是深入壮族乡土进行广泛的田野调查,尽可能收集记述壮族状况的历史民族志资料,并与考古学研究结合起来,使研究的资料和依据更为实证、充实。这样的研究,使我们有可能比较客观准确地认识、理解壮族的族源、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

人类多样化和多元化可以促进人类整体的发展和进步,所以现代文明非常注重和尊重多元文化主义,对少数裔更是倾力保护,壮族先民确实有过因为文明落后而自卑的时期,甚至由于壮语夹壮的发音受到一些歧视,但是这些应该都已经成为往事,现代壮族人应该向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自豪地告诉别人自己是一名壮族人。

武鸣的壮族人民还会讲壮话、也应该会继续讲壮话,希望壮族人民不要因为社会上对”夹壮“普通话的偏见,就开始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孩学状语。其实把普通话和状语同时学好完全没有问题,我初中有一位同学普通话讲得好,而且会讲客家话和壮话,虽然他的普通话虽然不及北方标准,但是发音准确,毫无问题。要知道,全世界最通用的语言英语也有十几种口音,这些口音在英语的发源地英国都是受到尊重和认可的。

壮族人自古就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先祖们开垦土地、守护山林,一代又一代的定居者繁衍生息,即使经历壮汉融合的大趋势,也依然保持本民族的特点,哪怕只是为了保存人类多元化的一个基因,也值得壮族人民继续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更不用说壮族人身上流着先祖的基因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