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第十七章

距离考试还有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经过班主任多次申请,我们顺利获得一次春游的机会,十七班就没有那么幸运,他们都非常羡慕我们毕业之前能有这么一次踏青活动。为了避开路上的车辆,班主任专门选择不是圩日出发,他直到当周的周五上午才宣布周六要去春游的消息,以免大家提前知道后影响复习。在这之前都是由班主任准备好春游的各项工作,包括购买各类用品,他甚至提前让学校食堂准备包饺子用的饺子皮和饺子馅。

周六是一个多云的好天气,气温合适,非常适合出游,食堂的师傅用车帮我们把锅瓢盆、柴火、饺子皮、饺子馅提前送到清水水库旁边的空草地,那里是我们这一次春游的地点。全班同学以宿舍为单位组成小组出发前往目的地,每个人带上自己的饭盒勺子,所有人都是骑自行车前往,个别同学没有自行车,就由骑车的同学载在后面,我们宿舍打头阵,最先出发。

阿克是宿舍里个体最大的人,他自己先吹风:“今天谁载我的话,小心爆胎,我不仅仅体积大,而且重量也不小。”

阿丹笑眯眯地看着他:“你自己走去吧,我们的自行车都没法载你。”

“我才不会走着去呢,如果没有人带我,我就在宿舍睡一天懒觉,哼!”

班长阿宝自告奋勇:“走吧,别吹牛了,我载你,上坡的适合记得跳下来推车,你这个体重没人能带你上坡。”

宿舍里也只有阿宝的老八六可以载得动阿克,我对阿宝说:“中午的时候让阿克给你多盛一份饺子。”

全班同学陆续来到了目的地,班主任再次强调安全要求:绝对不能下水游泳,也不能靠近深水区的岸边,由各个宿舍的舍长负责安全观察。

这里的清水水库一直是附近村庄的重要水源,阿丹家就住在水库附近的村子,他说水面已经比两年前来钓鱼的时候浅了很多。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清水水库,一直都没有来过这里,黄岜村的自来水也是来自这个水库。小时候村里经常停水,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在干旱或者农忙的季节停水,这种情况是有农民把大水管拆下来接水灌溉。后来就经常停水,听说附近的淀粉厂产量提高,大量的水都供给淀粉厂,所以居民用水只能阶段性供应。

我对这个淀粉厂又爱又恨,爱它是因为每逢生产淀粉的时节,淀粉厂会从村里请临时的工人,给的工资还挺高,我妈妈就是其中一名雇员;恨它是因为淀粉厂不仅耗水巨大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往往直接排入水沟并产生恶臭。周边的村子忍受不了这些恶臭,打电话投诉到焦点报道,电视台还专门派记者下来调查,淀粉厂的老板说会及时整改,一直到现在似乎都还没有任何变化。

我环顾四周,果然有人在水库的旁边养鸭子,终于知道为什么黄岜村的自来水偶尔会散发出臭鸭毛和臭鸭屎的味道,我看见养鸭子的围栏边上写着醒目的大字“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阿定所在的村也是喝这个水库的自来水,我问他:“你们村的自来水有臭鸭屎的味道吗?”

“嗯,偶尔会有这个味道,特别难闻,难道你们村的也有吗?”

我用手指着西边:“对,你看那里有人养鸭子,这就是根源所在。”

我一直都以故乡的山清水秀为荣,看到这个水库的情景,加上目前黄岜村发生的变化,我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担忧,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里的山不再青,水不再流,甚至会为喝上干净的水而发愁。

“你们俩在那边白站着干什么?赶紧过来帮忙。”

阿宝喊我们回去帮忙,我和阿定很快返回到野炊的阵地。食堂的师傅给我们带来两口大铝锅,阿强和阿宝已经把第一个灶炉搭好,正要弄第二个的时候,阿克上来教训他们:“你们两个还说自己是三和人呢,灶炉都不会搭,看来平时都白参加村里的打会活动了。”

村里每逢小节,比如二月二、四月八的时候都会聚在一起拜神社,每家派一两个代表到广场吃饭,直接在社神前面的空地搭起炉灶,就地煮饭炒菜,这种叫做“打会”。

阿宝不服气:“哪里有问题了?你给我说说看啊。”

“你看,你们搭得太矮,这样烧火最热的地方没法烧到锅底,还有一般都是搭三脚灶,你们都围得都快密不透风,到时候火怎么烧得旺呢?”

我不敢相信平时总是为化学及格线挣扎的阿克居然能够说得如此有板有眼,顿时对他刮目相看。阿宝和阿强听完也觉得很有道理,赶紧又推倒重来,在阿克的指挥下,很快就把第一个灶搭好,看上去和村里打会时候搭得一模一样,紧接着他们把第二个灶也搭建起来。我和阿丹提桶去打水,阿丹人长得瘦小,力气可不小,跟我一样提着满满的一大桶。

所有工作都准备好之后,班主任让大家都聚集过来:“我们先举行第一个活动,就是包饺子比赛,我们还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怎么样?”我看见班主任嘴巴露出一丝不怀好意的微笑。

“我反对!”

“反对!”

“这样不公平!”

男生闹哄哄地表示抗议,毕竟班里包过饺子男生没有几个,很多甚至连饺子都没吃过,我就是其中一个。饺子在南方本来就很少见,除了在街上的同学偶尔吃过,在村里几乎没有饺子的影子。

我们这里经常吃的是馍,一种和饺子类似的食品,不是用面粉做,而是用曾经是壮族人特有的糯米粉制作而成。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吃各种馍:小圆馍,里面什么不放,直接搭配瘦肉、小芥菜放到汤里煮;大圆馍,里面包陷,类似饺子但比饺子要大,一般蒸来吃;糖馍,里面放糖和花生末,这种馍做成长条形状,用芭蕉叶包起来然后蒸熟,夏天吃更美味。

班主任没能顶住大家的抗议,最后还是按男女混合进行分组,总共四组,每组四个人,两位男生搭配两位女生,比赛时间十五分钟。比赛有两个评分标准:速度和质量。速度的标准是:保证饺子是完好无损,包一百个饺子得五十分,九十个得四十五分、八十个得四十分、七十个得三十五分,质量的标准是:班主任自己包了一个饺子,大小形状以这个为标准包,达标九十个得五十分,八十个得四十分、七十个得三十分、六十个得二十分。

阿定和阿宝也参加比赛,他们分在同一个组里,我听完班主任说完规则后算了一下,对他们两个说:“你们包九十个就可以,确保每个都包好。”

饺子皮是现成,饺子馅也分好,口令一发出,大家开始忙碌,我观察大家包饺子,女生包得明显又快又好,男生就显得笨手笨脚,不过有三个人包得也不错,特别是阿坚,他几乎包得和女生一样快,阿坚家住在街上,他妈妈是北方人,经常在家包饺子吃。

十分钟过去之后,两个小组包一百个饺子,分别拿到一百分和九十分,阿定所在得小组包九十个,拿到九十五分,另外一个小组也包九十个,拿到八十分。依照名次,参与的同学都获得价值不一的小奖品。

 

接下来的时间,班主任安排一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剩下的饺子皮由各个宿舍的舍长和几个女生负责包完。我和阿定来到一条小峡谷,这里是被山上流下来的水不断冲刷而成,从痕迹来看,以前的山洪应该很大,差不多淹没到我们的胸前,不过现在只留下一道细细的水沟,还有水不断从山上流下来。

自由活动时间之后,班主任组织大家进行原地小游戏,然后由各个宿舍的舍长和生活委员一起生火,开始煮饺子,班主任专门让阿坚在旁边协助。我是第一次看见煮饺子,在旁边观摩,水开后,放入饺子,我以为水开之后就等着煮几分钟,眼看着沸腾的饺子汤开始满上来,阿坚不紧不慢倒入一些提前烧开过的凉水,泡沫又下去,我这才知道为什么刚才他要提前烧好开水放凉。这样来回几次后,饺子开始漂浮上来,阿坚大声叫大家:“开饭咯,刚才参加包饺子的同学可以先拿饭盒过来。”

阿坚、阿宝和阿强一直在煮饺子,宿舍的舍长把煮好的饺子分给大家,一共煮了好几轮才把所有的饺子煮完。这是我第一次吃饺子,饭盒里乘着热乎乎的饺子,放凉差不多之后,尝一口,口感软软,不像馍一样会粘牙齿,我一口气吃完十几个饺子。阿克拿着饭盒过来找阿宝:“还有饺子吗?我还要再吃一碗。”

“全班你吃得最多,还剩不少,你自己盛吧。”说完之后,忙碌的阿宝也拿着自己的饭盒开始到一边去吃。

午饭之后全班同学开始合影,照相,有人在散步,有人坐着聊天,有几个同学带书本过来,坐在石头上翻看。我坐在水库前,看着波光闪闪的水面,微风拂来,多么惬意,这是一个非常适合看书的好地方,我也翻开《数学与哲学简史》,这是最后一部分,概述刚刚过去一个世纪的数学发展。

“二十世纪是数学发展最为迅猛的一百年,这是数学的另外一个黄金时代,最重要的三个特点:首先,罗素悖论几乎摧毁康托尔的集合论之后,数学家试图从更抽象角度去完成现代数学基础体系的建立,罗素将公理化引入集合论提出逻辑主义,希尔伯特崇尚形式主义,布尔巴基学派则相信结构主义,最终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却摧毁了这些数学家的梦想;其次,应用数学特别是基于算子理论发明的电子计算机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数学研究;最后,以希尔伯特二十三个问题为起点,数学英雄们在攻克数学猜想的同时极大的促进数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德国哥廷根的天下,但随着纳粹德国大肆摧残科学家,美国的普林斯顿成为最大的数学中心,并且一直影响至今;得益于沙皇俄国留下的遗产,苏联数学家在冷战对抗期间攻克很多前沿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数学先驱者们将现代数学带回自己的祖国,他们为推广现代数学做出巨大贡献,并且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获得一些独创性发现。”

我完全不懂这里提到的数学知识,我现在掌握的只是初等数学很小的一部分,这些初等数学都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就已经存在的知识,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我想起挂在房间的那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合上书本,想到一个我原来不敢想的问题:如果我考试失利,无法继续升学我该怎么办呢?我是否能像拉玛努金一样在贫穷的小山村里继续思考数学?

“拉马努金是印度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出生在印度南部一个偏远的小镇,曾经有一段时间相当穷困,甚至经常到了挨饿的地步,即使在如此窘迫的条件,他依然孜孜不倦地进行数学研究,在简陋的笔记本里潦草地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公式。”

可是很显然,我不具有他对于数学的直觉,更没有他那样的天赋,我只有先通过考试,再一步步向前进发,对于我来说,一分收获意味着一分甚至多分付出,并没有捷径直接通向未来,目前最紧迫的是突破中考这一关。

想到中考我又回到了现实,同学们都在各自聊天和玩耍,看起来大家今天玩得都很开心,连平时比较愁苦的阿定也露出了难得的笑脸,我想班主任应该觉得很满意,他努力争取到的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下午大约四点钟,大家开始收拾东西,班主任交代路上的安全事项之后,大家就陆续返校。全班同学三五个人一小队,轻快地踏着自行车,在路边桉树叶子漏下的斑驳光影中,向学校进发,向两个月后的中考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