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期的第一周过得最慢,终于等到周五下午放学,我和阿定收拾完东西之后,就飞奔到自行车棚。车棚里有几个教职工的小孩拿着打气筒在车棚等着做生意,打一次气一毛钱。我们班主任很看不惯这种做法,一年多前已经为我们买了一个打气筒,周五的时候由住在街上的阿坚来负责保管,他等所有的人都打完气之后把打气筒放回教室。阿坚是外宿生,他非常热情,画画特别好、喜欢打篮球,长得胖乎乎,平时他很少说话,一到周五他就很热心地帮我们看管打气筒。
我和阿定打完气,我们就骑车出校门,一路上我们聊着这周学到的知识。
突然他问我:“你收到我去年给你写的信吗?”
我很惊讶:“没有收到呢!你是什么时候寄给我?”
他有点失落地说:“哦,那可能是寄不到。”
“我们是同桌。有什么话你可以直接跟我说,就算写也可以直接给我啊,干嘛还要费邮票钱。”
“有些话我不太方便说,所以就写进信,不过没关系。改天我再和你说。”
我们聊着聊着,就来到黄岜村的村口,阿定还要继续骑行两公里才到他的家,我跟他道别后,就骑进村里,终于又回到家里。
小妹正在写作业,弟弟在一边玩弄自己的玩具。我问他们:“爸爸妈妈呢?”
弟弟看见我回来非常高兴:“爸爸还没有回来,妈妈地里给菜浇水,他交代要让你喂猪。”
“我知道了,跟我上来,我给你带回来几本小人书。”
我把从图书馆借到的小人书给他,弟弟现在上一年级,他很喜欢小人书,特别有图画的书,他接过书就入迷地看。弟弟在我刚刚上初中的时候还闹过几次,他不想让我去初中,他从小就一直跟我睡,我上初中的时候他才五岁,他闹着不给我去学校,妈妈为此还陪他睡几天,他才愿意独立睡觉。
我们家有四个小孩,我们的年龄都是相差两岁多,弟弟妹妹都是超生,在这个国家似乎很不可思议,国家执行非常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只是在这片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计划生育几乎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我出生的那一年村里一共有十五个男婴出生,那一天村里还有两个男孩出生,这个事实是我刚懂事不久就知道。黄岜村存在相当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凡是儿子都算添丁,并且以后可以写入家谱,成年后同一年出生的男子每年还会聚在一起吃饭,这种传统源自很久以前的兄弟会,同一个村的同龄者需要团结在一起才能抵抗自然和外部的生存威胁。等到我上学的时候,发现那一年出生的女孩有十六个,这个比例符合自然出生性别的比例,而这种情况在八十年代末非常难得。
从懂事起我就被教育要照顾好弟弟妹妹,我清晰记得很小的时候带大妹到处找妈妈,天黑之后拉着她的手,两个人坐在在家门口的石墩上等爸爸妈妈做工回来。八岁的时候几乎全职带着小妹,背着她在村里田间到处走,她长得最可爱,却是最难带的一个小孩,经常哭闹。等到十岁时我又负责看管弟弟,我印象最深的是跟着全村人拖着弟弟爬上山去躲超生游击队,一个只有十岁的儿童背着不到两岁弟弟爬上险峻的高山,没有出事故只能说我命大。那次爬山的经历给我心里留下很大的阴影,我背着弟弟往上爬时回头看斜坡被吓坏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再爬山。
看着天快黑,我赶紧下楼去喂猪。我家里有三个猪栏,分别养着一头母猪,一窝小猪和一窝大猪。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喂猪,现在是大妹在家喂,农村的孩子总是早当家。我喜欢小猪,每次看见他们吃得圆圆的我就很开心,这些猪是家里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我的家族似乎和猪有很深的渊源,听爷爷说,我们祖上三代都和猪有关,这个职业在传统知识分子眼中或许有些不光彩,然而正是因为这个职业为几代人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营养,造就这个家族的繁茂子孙,太爷爷这一支的人已经将近一百人。
我的太爷爷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养黑猪,爷爷则是在共和国初期劏猪卖肉——岭南地区用“劏”字替代“杀”字。大公社推行之后这个肉店被迫关闭,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爸爸又重新经营这个小店。为了经营这个店铺,爸爸多次放弃南下打工的机会,我们兄妹四个幸运地一直都有父母陪伴,这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育,我弟妹的成绩也不错,相比之下我伯父很早就去邕城开农用车,他的四个小孩却总是在为考及格线苦苦挣扎。
爸爸是这个家族里经营猪肉店最成功的一个,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就将小店发展到周边村屯,他也不再直接从市集批发猪肉,而是自己到各个村屯去收购农村自养生猪,他和叔叔在家劏猪,直接送到村屯去卖,这样可以免去中间差价,自养生猪的肉质好,卖得也好。爸爸经营肉店最大的特点是有些情况下可以赊账,村里的一些家庭,特别是阿公阿婆们,他们需要等到收割庄稼才有现金收入,可以先赊账拿肉,等到庄稼换成现金才把钱还回去。大家同在一个村里,都很自觉,绝大部分人都会尽快把钱还上,最晚的也会在年关之把前还回来。
我刚把三栏猪都喂完,爸爸正好进门,他开着崭新的五羊摩托车,背后有一个大编织篮。这个时候摩托车在农村还很稀有,爸爸买摩托车倒不是虚荣,他需要经常出门买入生猪,还要把肉送到街上、送到各个村屯。
“我放学回来了,刚喂完猪。”我和爸爸打招呼。
他很简单地回答:“嗯,好的。”
爸爸长得结实、微胖,前面的刘海梳向右边,他经常拔胡子,脸部非常整洁,看起来比同龄人都年轻很多。不过他说话很少,也不经常主动说话,除非我主动搭话。我们兄弟四姐妹在爸爸面前都很听话,一方面是爸爸比较严厉,另一方面也都渴望得到爸爸的认可。
我看见他从编织篮里拿出一条鲤鱼,内心很是欣喜,今晚又可以吃爸爸煮的鱼,爸爸是村厨,做饭很有一手,晚餐基本都是他来操办,我们一家都喜欢爸爸做的菜,虽然没有电视上的菜好看,但是绝对可口美味。
晚饭过后,我带着弟弟、叫上阿东来到家门口的大荔枝树乘凉,这棵树是当年太爷爷“走日本”的时候带回来种下,走日本的意思是躲避日本兵,荔枝树已经将近六十年树龄,每年依然硕果累累。我家离大家族聚居的地方最远,位置就在黄岜村最老的荔枝树旁边,太爷爷每逢过年时都会到家里来坐一下,他也喜欢坐在荔枝树下乘凉,我小时候很喜欢在这棵荔枝树下听太爷爷讲过去的故事。
每年到春夏之季,荔枝开花的时候,正是萤火虫出现的时候,我最喜欢打开家门,看着荔枝树前满树的萤火虫飞舞,我们也会抓几只放进蚊帐,只可惜蚊帐里的萤火虫第二天就不再闪光。这一段诗意的日子永远印在我的脑子里,成为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注意到阿东闷闷不乐地坐在旁边,我问他:“你今天看起来心情不太好,发生了什么事情?”
“今晚吃饭我问我爸爸要学费的时候,我爸爸说让我别读书了,回来干一年的活,明年就去广东打工。”
我愤愤不平:“义务教育是国家强制要求,你爸爸这样做已经违法了。”
“我爸爸才不怕这个,而且你见过谁家因为不给小孩上学而违法?我大哥连初中都没上,二哥也只上到初二。”
“那你妈妈呢?她应该支持你上学吧?”阿东的妈妈很疼他,阿东是最小的儿子。
阿东低着头:“我妈说会给我上,她为此还和我爸爸吵了一架。”
我安慰他:“你妈妈支持你上你就上完初中,至少有个毕业证,即使到时候打工也比别人有优势。”
原来阿东的爸爸说想存点钱给他大哥结婚,不打算继续供他上学。村里人都希望儿子早点成家添丁,我希望阿东能继续上学,虽然他学习成绩不好,他自己可能也知道最多能读到初中,但是至少要拿到毕业证,这样出去打工还有一点优势,我数过村里去广东打工的有超过一半都没有初中毕业证书。
黄岜村还没有一个人通过读书获得比较好的出路,以前有一个读书好的人考进中专,分配到供销社不久供销社就倒闭,他最后也是去广东打工。现在村里还有两三个人在读大专,也不知道是否会有什么样的出路,村里人都没有很强的动力花钱送子女读书。
我和他陷入了一阵沉默,这时候大妹的声音打破了沉默:“阿兰姐叫我们去她家吃龙眼。”
于是我起身叫阿东一起去阿兰姐家。
“我得回家帮我妈妈剖花生,天气预报说今晚可能下雨,我今晚就不去你家楼顶睡了。”
我还没来得及回他,他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之中。
阿兰姐家就在我家旁边,她是我们最近的邻居,她们家总是做各种各样的养殖和种植产业,她的爷爷是村支书,她的爸爸靠着这层关系,总是可以从信用社拿到低息贷款,这些钱本来也是支持农村建设。他们家这两年种的是龙眼苗,现在正好是龙眼收获的季节,需要把土龙眼子从龙眼里剥离出来,种子洗干净后拿去种,等长大了,再拿优良品种的龙眼枝条去嫁接,这样就可以得到健壮、果大的石夹龙眼苗。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龙眼种植,需要大量的嫁接苗。她们家请周围的邻居过来吃果,顺便把子剥离,一举两得。我们四个小孩都过去吃,不过我不敢吃太多,因为龙眼热气,我吃多了第二天两眼发肿。
“听说你已经上初三,毕业班要努力,这样才能考上武缘高中。”阿兰姐鼓励我。
阿兰姐在县城的技校上学,她以前的梦想也是考上高中,可是他爸爸觉得女生不用读那么多书,读书再多以后也是嫁人,这种观念在村里依然根深蒂固。她为此和她爸爸闹过几次,后来双方约定如果她能考上武缘高中就可以继续读,结果她的成绩离分数线还差很多,在她妈妈的支持下,她爸爸同意她去读技校,这样三年后她就可以直接出来打工挣钱。
昨晚真的下雨了,现在是夏末秋初,从小到大我就很喜欢下雨天,一方面很凉快,另一方面下雨天一家人都会在一起,妈妈不外出去做工,爸爸卖肉也会早点回来。这或许和我很小时候的记忆有关,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很晚才回家,有时甚至一直到天完全黑,我拉着大妹的手凄凉地坐在家门口等他们回来。
昨晚我睡得很晚,起床的时候发现爸爸和妈妈都已经出门,大妹也跟着妈妈去田里给小葱拔草,大妹现在上小学六年级,自从我去初中后,家里的简单农活都压在她的肩膀上。小妹自己在看着电视学跳舞,她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她很喜欢唱歌跳舞,人长得也乖巧可爱,妈妈总是开玩笑说让她以后上电视跳舞给我们看。
我刚刷完牙,阿东就进来就喊我:“走,篓鱼去,昨晚雨很大,我爸爸说上游的池塘满了,很多鱼逃到下游来。”
我看见他两手扛着竹子做的圆锥形鱼笼,心里非常期待,打算吃完早餐就去篓鱼:“我先吃点炒饭,一会马上来找你。”
我到厨房把昨晚剩下的冷饭炒完,看见玉米粥已经煮好,我盛出一盆粥,这样一会妈妈和大妹回来就不用喝热粥。吃完早点,我就跑去找阿东,弟弟想跟我去,我想到刚下完雨、路太滑,我怕危险就让他在家里等我。
抓鱼的地方就在我家楼下不远的小溪,这条小溪的上游是一个池塘,每逢大雨的时候,池塘水满,总会有鱼逃出来。阿东已经装好鱼笼,我一直很羡慕他家的鱼笼,这些鱼笼是他爸爸用自家种的竹子编成,有一个大的开口,形状类似圆锥形,最下面不是尖形。把鱼笼放到小溪里,正好填满小溪,开口向着水流的反方向,如果有鱼跟着水流下来,就会被困在鱼笼最窄的地方。
阿东站在小溪边,我迫不及待地问他:“篓到鱼了吗?”
“我刚装完,还没有检查,水流很急,上游的鱼塘肯定满了,一会检查一下。”
十几分钟后,我和阿东检查鱼笼,阿东熟练地把鱼龙倒扣到一块草地上,抖了几下,从里面蹦出小鱼,还有很多小木棍、杂草和一些塑料垃圾。我把小鱼捡到他带来的小桶,他又重新把鱼笼放回去。阿东装上鱼笼后说:“我们先去把牛牵出来吧,多等一下,看能不能抓到大鱼。”
今天这种天气,我们都没法把牛赶到山上去,就在小溪附近的草地放牛,我们把牛牵下来,一人抓一根牛绳,慢慢让牛吃草。阿东家的水牛很大,有宽广的背,他喜欢坐在牛背上,我家这头黄牛没法坐上去,而且坐黄牛很危险。我们牵着牛沿着小溪向南走,一直走到公路另外一边的大片稻田地,我们从稻田边走过,每走一步,就会有一两只青蛙往水田里跳。
稻田的旁边有一条小河,这条河的上游一直到花景水库,那里就是一中的校园,这个水库滋养着住在镇上的人们。经历昨晚的大雨,上游水库的水已经满出,流入小河,水流很急,我看着这湍急的河水,想起古希腊另外一位重要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话:人不能同时跳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水一直在流动,所以河流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赫拉克利特是一位悲观的哲学家,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永远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远保持原样,宇宙之中没有绝对永恒不变的东西,世间万物都存在对立两面,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很多哲学家。 ”
等牛吃饱之后,我们把牛绑在一块荒地上,跑过去检查鱼笼,发现鱼笼被水冲开,鱼笼卡在一边,这个姿势没法笼到鱼。阿东把鱼笼拿起来,里面有块大石头,还有很多杂草和几个塑料袋,不过我发现里面有白色的鱼鳞,好像是大鱼。我上前帮忙把鱼笼倒扣过来,一条大鲤鱼掉出来,估计有两斤多,看着好像已经死掉,阿东往鱼嘴巴吹几下气,鲤鱼嘴巴动了一下,他把鱼放到水桶里,这条鲤鱼活了过来。
“鲤鱼很耐命,不容易死。”阿东把鱼笼重新放回小溪。
“真棒!今晚你们家有鱼肉吃。”
“我只吃这几条小的鱼,一会让我爸爸把大鱼拿到代销店里把它卖掉,这条鱼看起来很肥,适合做生鱼片。” 生鱼片是我们这里独特的美食,一般选用四、五斤的大草鱼,或者两斤左右的鲤鱼,制作过程中不能让水触碰到鱼肉,使用纸张吸走鱼的血丝。最著名的是八宝鱼生,制作过程要备好木瓜丝、花生、鲜姜丝、木耳、粉丝、紫苏、香菜、鱼腥草一共多达八种主料。
阿东的鱼刚拿到代销店就卖出去,另外一个村的青年买下这条鱼,卖了五块钱,正好够他下周的菜钱。我从来不担心家里给不出菜钱,爸爸妈妈也从不主动把生活费给我,每次和爸爸妈妈拿生活费的时候,总是很难开口,特别是想多拿一两块钱的时候,更加心虚和紧张。我一直在想这是否是他们的教育策略:如果给惯了他们会认为我就体会不到他们的辛苦。不过更多的时候,我宁愿选择相信他们是因为太忙,顾不了那么多。
晚上十点钟,弟弟已经在床上睡着,我拿出日记本开始记日记,从初一开始我就一直坚持记日记,这两年多来几乎都没有落下。旧的日记本已经写满,今天要换日记本,我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新的笔记本,这是上学期末学校发的奖品,刚打开,一封没有邮票的信落到地上,我拿起来发现原来这就是阿定今天跟我说的信,没想到他是用这种方式寄给我。
“阿靖好:我非常佩服你的乐观,我自己却不知道如何乐观起来。看见你每天总是精神饱满地学习,去阅览室,我也曾经努力要奋斗,但总是别其他事情打扰……希望你的乐观我激发我的热情。明年我们就要初三了,希望能和你一起并肩作战,一起考上武缘高中。”
看见他会这么说,我很惊讶,一直以来,我以为他和我一样乐观,我们从初一就一起担任班干部,一起努力,他的成绩虽然不比我好,但是也并不差,他也经常参与班级事务,看来阿定和赫拉克利特一样是悲观主义者。
我把信折起来,慢慢联想一些细节,他家有五个小孩,他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他跟我提到过他哥哥成绩很好却不上高中,而且他的学费一直是他的爷爷给他,生活费则是由他的姐姐照顾。
看来压在他心头的主要还是经济问题,他是班级里比较贫困的学生之一。我一直不以贫富区分同学,大家其实都差不多,用我妈妈的话说,这里的人都是穷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感受到:即使都是穷人的地方,大家还是有一些区别。我无忧无虑的东西,可能是困扰他人的大难题,我也回想起很多同学因为没法从家里拿来十几块钱的教育附加费而被迫离开教室。
我想起了《数学与哲学简史》里提到的乌托邦,这是一个理想又完美的共和国世界,那里人人平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先在《理想国》里提出了乌托邦的设想,按他的想法,乌托邦世界似乎就能解决我看到的这些问题。
“柏拉图感受到赫拉克利特所说的宇宙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而且对这种变化感到恐惧。他也深受数学的影响,于是他提出用理来解释宇宙,理属于数学,数学是一种永恒不变、完美、静态的东西。基于此他认为宇宙中存在一个更高的至善状态,这种至善状态下任何形式都最完美,这就是他的理想国。”
入睡之前,我在日记写下:“以后多和阿定交流,学习上互相帮助,不能为了自己考第一而不愿意和他分享。”
第二天雨又继续下着,一整天我都待在家里,做题累了就看看电视。下午爸爸很快就回来,他精心准备一顿非常丰盛的晚餐,吃完饭的时候他说用摩托车送我去学校。这也是我喜欢下雨的另一个原因,爸爸总会送我去学校,这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幸福感觉。